为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,让乡村教师“下得去、留得住、教得好”,内江市威远县教育体育系统多管齐下,助推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。
抓思想,引领意识形态。加强“思想阳光”建设,激发教师奉献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。通过“学党史、跟党走系列主题活动”“修高尚师德、做阳光教师”送教下乡,学教育楷模、评选“最美阳光教师”选树身边榜样等,积极创新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方式;通过开展教育扶贫、关注留守儿童、特殊困难学生等活动,培育乡村教师爱生优秀品质,强化教师社会实践参与。踊现了“四川省最美乡村教师”钟菊、杨月春等一批优秀乡村教师。
强技能,炼就看家本领。强化教师基本功训练,提升乡村教师基本技能,把基本功训练制度化、常规化、规范化的要求纳入教师专业发展培养目标计划、学校管理常规、教学研究,深度融合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。坚持集中训练和个人自修相结合、训练与教学相结合等,逐步形成起训练日常化、制度化、规范化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模式。不断创新抓好“钢笔字、毛笔字、粉笔字和普通话”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。采取教师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训练,参训率达到了100%。涌现了一批基本功进步大的个人和工作开展好的镇校,连界镇初级中学校教师曹鸿的书法作品被《中国教育报》选中刋载面向全国展示,受到广泛称赞。
搭平台,提升整体素质。抓好乡村教师培训,构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体系。借助“国培计划”“省培计划”等,先后选送110余名中小学校长、公民办幼儿园园长到北京等高校培训,全面提升乡村校(园)长队伍整体素质。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沈泽花被评为首批“四川省名校长”、县实验小学校长詹纯被评为“内江市领航校长”。注重开展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培训。先后组织了四批共72名乡村教师前往清华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、中小学和教育发达地区研修、跟岗学习,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区建设,先后约请成都、重庆两地部分专家教授等13人莅临,举办讲座、主题报告等,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名师骨干教师,龙会中学李新明等被评为“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”,严陵镇中心校黄小彦等被评为“四川省特级教师”。积极完善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内容和
2019年,历下区教育和体育局通过“县管校聘”政策导向功能,在全市率先实施区域内教师与学校自主双选跨校竞聘,依托信息化管理,创新开发出“跨校竞聘双选平台”,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盘活教师队伍发展的新路径。
一、跨校竞聘双选 畅通教师交流最优路径
自2015年出台《济南市教育局等4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县(市)区域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意见》以来,历下区教师交流实施的是“教师提申请→教体局统一调配→学校接受安排”的模式,虽能完成交流任务,但对教师而言,在选择学校时并不十分清楚学校岗位空缺情况。对学校而言,交流来的教师未必是学校急需的。对教体局而言,每年要牵扯很大的精力去协调和统筹。如何破解这个难题,让学校安心、教师开心、教体局省心呢?2019年,历下区教体局以问题为导向,先后召集校长、人事干事、教师、企业等群体代表,召开8次专题座谈会,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,依托信息化,在全市率先开发出“跨校竞聘双选平台”,搭建起区级“教师网上交流市场”。人性化达成教师“我想去、我愿去”,学校“我需要、我想要”的共需一致,打通了区域内“开放办教育”“办开放的教育”的壁垒,实现了教师、学校、区域共进共赢、高质量发展。
二、畅跨校竞聘双选 挖掘教师最大发展潜力
2019年,历下区制定了《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和体育局所属中小学、幼儿园人员配备标准和岗位管理方案》,每学年初,各学校遵循校内聘用(总设岗位90%-95%)和区属校际间聘用(总设岗位5%-10%)相结合的原则,充分考虑教师交流意向、年龄结构及学校岗位需要,组织全体教师进行首次校内岗位竞聘,确保定岗定人、人尽其才、事得其人。首次校内竞聘完成后,人事科把学校提交的空缺岗位、需求名单及待聘人员名单信息梳理后提报到双选平台。学校和教师各选所需,完成第一轮跨校双选。如双选后岗位仍有空缺,再进行第二次双选,直至无人可选。“跨校竞聘双选”实施两年来,214名教师通过网上平台完成跨校双选,实现了从“单位人”向“系统人”、从“因人设岗”向“因事设岗”、从“以岗求人”向“以岗聘人”、从“要我上岗”向“我要上岗”的四个转变。
三、跨校竞聘双选激发学校共进办学活力
每名教师交流的背后都是学校资源共享、发展共振的相促。一是“跨校竞聘双选”缓解了部分学校教师晋升与岗位空缺的矛盾,有助于学校建立职称结构比例合理的教师梯;二是流出和流入学校对交流教师和管理干部的一致性考核及评价,促进了学校信息的共促共享;三是优秀管理干部的交流、成熟管理机制的输入,有利于健全学校特色管理;四是“全员岗聘+跨校竞聘”充分尊重和发挥了学校在岗聘上的主体地位,扩大了学校人事工作自主权和校长用人自主权。“跨校竞聘双选”在全区教育集团化管理中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甸柳一小教育集团利用集团一体化管理、零磨合的优势,最先实行“跨校竞聘双选”,以集团内师资的“微循环”“微流动”,带动集团内新建学校“高点起步、快点同步”。2019年至2020年,集团内双选教师70人,其中骨干教师50人,集团内的盛景小学、盛和小学已成为东部热点名校。
四、跨校竞聘双选增强区域教育发展动力
为进一步建立校长、教师整体化、一体化交流机制,教体局制定了《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方案》,结合实施的“九年一体化”中小衔接共同体建设,“跨校竞聘双选”率先打破了中小学校间壁垒、实现中小“无痕”过渡和自然衔接,相近或相同学科教师,灵活开展跨学段交流。比如,双选交流到龙德学校的姜老师,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同时跨年级兼任小学科学教师。初中教师主动下探,搭建了“能上能下、中小兼能”的发展平台。目前,全区1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均实现了一体化发展,全区教师资源存量得到了整体化流动和一体化盘活,教职工配备结构得到显著优化,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。全区6000余名在职教职工中,全国优秀教师、齐鲁名校长、名师等市级以上名师达622人。从“单方”到“双方”,从“一厢情愿”到“你情我愿”......“跨校竞聘双选平台”成为盘活教师资源、激活办学潜能的有力“支点”,全区54所学校呈现出齐头并进并肩发展的生动局面。
方式,重点加大“点菜式送教下乡”力度,约请省特级教师、名师、专家、“最美阳光教师”、教研员、优秀一线教师等送教到镇、到边远学校、到薄弱乡村学校、到村小共74场次,送教主题92个(项),推动了特名优教师走进乡村学校讲学交流,提升了乡村教师整体水平。抓好青年教师培训。每年集中新入职教师进行爱党、爱国、爱事业专题培训。2020年申报“‘国培’青年教师助力培训”成功,50名优秀青年教师参加为期两年的系统而全面的精准培训,并取得显著成绩。在2020年和2021年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考核中,我县实施“国培计划”的“点菜式送教下乡”和“青年教师助力培训”均被评为一等奖,均被择优遴选为四川省优秀工作案例上报教育部。